
二是減少水泥用量,將水泥用量盡量控製在450kg/m3以下。
三是降低水灰比,一般混凝土的水灰比控製在0.6以下。
四是改善骨料級配,摻加粉煤灰或高效減水劑等來減少水泥用量,降低水化熱。
五是改善混凝土的攪拌加工工藝,在傳統的“三冷技術”的基礎上采用“二次風冷”新工藝,降低混凝土的澆築溫度。
六是在混凝土中摻加一定量的具有減水、增塑、緩凝等作用的外加劑,改善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動性、保水性,降低水化熱,推遲熱峰的出現時間。
七是高溫季節澆築時可以采用搭設遮陽板等輔助措施控製混凝土的溫升,降低澆築混凝土的溫度。
八是大體積混凝土的溫度應力與結構尺寸相關,混凝土結構尺寸越大,溫度應力越大,因此要合理安排施工工序,分層、分塊澆築,以利於散熱,減小約束。
九是在大體積混凝土內部設置冷卻管道,通冷水或者冷氣冷卻,減小混凝土的內外溫差。
十是加強混凝土溫度的監控,及時采取冷卻、保護措施。